北京市于不久前将小公共汽车的票价统一为2元,大大限制了一些“小公共”经营者的任意宰客行为。而在所难免的是,另一种宰客行为又较为突出地表现出来——任意加座超载。尤其是往返于郊区旅游景点和城区之间的“小公共”上,车内司机驾驶台至前排座位那窄小的空间内,各种“加座”无奇不有。
人们注意到,经管理部门认定的小公共汽车,依其大小,车帮上都印有“核定载客17人”、“核定载客16人”、“核定载客19人”的字样,这个数量应否包括司机、售票员在内?管理部门目前对此还莫衷一是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即在车内发动机罩一带附加任何座位都是不允许的。但目前在一些车上,被售票员强行指定的“加座”少则4—5个,多则达7个。大多数车内发动机罩上方架起一排长板;有的别出心裁地在司机旁的发动机罩上做起一个面朝前、与司机并排的座位。有的车更是花样翻新,将发动机罩作为一个理所当然的座位,铁皮已被坐得塌陷下去也在所不惜,发动机罩两旁狭小的空间内又各挤进一个几寸高、1尺多宽的木箱。售票员宣称,每个木箱上应坐两个人。这样,驾驶台上的“加座”就达到了5个。经营者仍然不甘心,又在驾驶台下、前排座前的空间内,挤下一条2尺多长、凳面只有4—5寸宽的条凳,这也被说成是“两人座”。
“加座”的泛滥,最直接导致的结果是“小公共”迟迟不出站。合法座位早已坐得很满,售票员还在喊着“有座位”,以重复不断的话语招揽着乘客,无论车等了多久,“加座”不坐满就是不发车。
售票员给“加座”的强行定员,也成为超载的最好借口。乘客在“有座”的招揽下“上了贼船”,不得不委委屈屈坐在甚至站在狭小的空间。
小公共汽车管理部门对于这些现象也大感挠头。他们说,这批人的素质确实有待提高,办培训班时,一个个态度都很好,上了车后也许就是另一番模样。据悉,管理部门不久将派出检查队暗访一下“小公共”超载的状况。
管理干部还告诫北京市民,乘小公共汽车最好选择蓝色号码牌编号前头为“京B·B”的车,这类车目前在北京有4300多辆,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汽车公司、旅游公司,但都是经过培训上岗的,车后窗贴有监督电话,乘客遇到问题时至少还有个地方投诉。当然,“京B·B”并非就是规范服务的象征,一方面,人员素质难免参差不齐,有时还会出现本人不在,找亲戚朋友临时顶替的情况;另一方面,假冒之事难以杜绝,不久前发现,“京B·B”有十几辆车的号牌被盗,据介绍,车帮上的文字、车后窗的监督电话都有被假冒的可能。因此更加需要广大市民的共同监督。管理人员认为,尽管如此,这些只是主流中的一点支流。